在工作中,遇到很多家长来问我,孩子不听话怎么办?孩子不和我们家长沟通怎么办?
在青春期,好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和家长交流。家长很困惑。甚至于严重到有的孩子患上了焦虑症、抑郁症、甚至有自残的迹象,有的干脆不上学了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家长束手无策,动员所有的亲朋好友,向专业机构求助,但效果都不是很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下面根据我在30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,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,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。
原因就是:家长想设计孩子的人生,想让孩子活成家长心目中想活的样子,孩子呢,却自己想活成自己想活的样子。
小的时候孩子比较依赖父母,反抗不了,只有听父母的话,但是到青春期,孩子有了反抗的意识,并且也有了生理基础,对父母的管教非常反感时,于是就发生了强烈的对抗。
大部分孩子对抗不了家长,结果如下:
1.孩子失去生活学习的热情,麻木了。反正我说了也不算,你说什么就是什么,你们让做我就做,做好做坏我不管,能拖就拖,不负责任,反正是你们让我做的,又不是我想做的。
2.一些有主见,反抗意识强的孩子变得更加逆反,反应也很激烈。如大吵大闹,离家出走,有的时候还会拿小刀割腕,威胁家长,时间长了,家长就失望了,不得不放弃或降低对孩子的要求,同时孩子也失去了亲情和家长必要的生活指导,往往结果都不好,孩子学业很可能就此荒废。
3.还有一小部分较内向孩子反抗不了家长,只有默默的承受,积压在内心,找不到发泄口,郁郁寡欢,最后变成自闭或者重度抑郁,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或行动。
简单总结,底层逻辑就是:家长自己把孩子过度管理,过度干涉出问题了(如:焦虑、抑郁、自残等),结果自己还到处问别人。
孩子有问题了怎么办呢?很简单,停止过度要求孩子,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。
孩子是主体,家长是客体,让孩子自己做,你提供一定的帮助,让孩子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,在这个过程当中,你可以引导,绝不是强制或者替代。
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在强制、替代孩子,结果孩子没有主动性,没有主见,又受到家长的指责。孩子变得焦虑、抑郁、甚至自残,很多都是由家长没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造成的。
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,请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与学习,我们是为了赢得孩子,而不是赢了孩子。请不要替代孩子设计人生,让孩子活出自己人生的光芒吧。